至上荣誉!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何磊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9月8日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何磊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图|何磊在人民大会堂


两披战袍抗疫情  一片赤心为病患

——青年医生何磊的抗疫故事

在患者眼里,他是一个优秀的医生;在家人眼里,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就是36岁的年轻医生——何磊。疫情期间,他从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撤下来休息后,又主动请命和他的三位同事一起代表枣阳支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枣阳疫情发生后,面对不断增多的疑似病人,大年三十晚上,医院连夜开始改建第四个隔离病区,并向全院发出倡议书,号召医务人员支援一线。看到倡议书的时候,何磊正值夜班,他的第一反应是:我要报名,我要上!但是又不知该如何给家里说。犹豫了许久,还是拨通了同在医院做护士的妻子的电话。妻子也看到了倡议书,凭她对何磊的了解,他知道何磊一定会报名。所以,当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妻子说:“你不用说,我知道你要干什么。去吧,我支持你!父母那里我替你瞒着,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对于妻子的支持,何磊充满了感激。可是护士长却不这么想,她和何磊共事14年,她太了解何磊了,何磊家里的困难她也是最清楚的,她把何磊狠狠训了一顿,但是,最终也没能改变何磊的决定。

护士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几天前,何磊刚满半岁的孩子生病了,每天要抱去医院打针。家里,爸爸因为脑梗后遗症,生活勉强可以自理;八十多岁的奶奶也需要人照顾。所有的家务全压在了妈妈和妻子身上。妻子白天要上班,晚上要照顾孩子,没有休息好,下楼的时候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滑下来摔伤了腰,万幸的是没有骨折,但是却抱不动孩子了。无奈,抱孩子去医院治疗的任务只能靠妈妈一个人了。为了不让何磊担心,妻子一直没敢告诉他这些实情。小区封闭后,妈妈出不了门,看到儿子好几天都不回家,又帮不上一点忙,就气愤地给他打电话,为妻子打抱不平。妈妈并不知道他已经进了新冠病区,妻子只告诉他们,何磊在老院区培训。妈妈让他结束培训,尽快回来。看到实在瞒不下去了,妻子才把真像告诉妈妈,妈妈听到后当场就哭了……

疫情的发展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1月25日,新冠病区收治疑似病人42人,而且呈不断增多的态势,医院决定继续增加病区。刚下夜班的何磊还来不及喘口气,就接到“上午培训,下午进病区”的通知。来不及与家人告别,他脱下白衣,穿上战袍就进入了病区。空气里弥漫着可怕的病毒,但也响彻着“抗击疫情,使命光荣,全力以赴,不辱使命”铮铮誓言。没有人生而无畏,只是他们选择了勇敢。那一刻起,他和所有的志愿者一样,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虽然防护做的很好,但是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为不影响他工作,妻子和他约定每天晚上忙完后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去的前几天还坚持的挺好。就在他进入病区一周的时候,一个怪现象出现了,他给妻子打电话老是突然挂断。有时候,一个电话要中断好几次。不明真相的妻子一直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后来才知道,那段时间他开始咳嗽,特别是到了晚上,咳嗽会更加频繁,还出现了嗓子干痛,眼睛红痛等症状。因为那时媒体报道病毒无孔不入,眼睛可能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他非常害怕自己被感染,又不敢告诉家里人,更不敢和周围同事们说,害怕引起大家恐慌!当时,我们医院还没有独立开展核酸检测,每次检测的机会很宝贵,忐忑了许久,他自己偷偷的去做了个CT,看到CT结果正常才松了一口气。

1月27日,他接到任务,医院要用2天的时间把老院区ICU病房改建成“新冠肺炎重症监护病房”。老院区ICU已经停用5年多了,原来的仪器设备都拆走了,要想让它“复活”,不仅要重新安装医疗设备,重新设计“三区二通道”,还要培训医护人员。那几天,他既当指挥员,又做战斗员;既当维修工,又做培训师,每天工作都在20小时左右。在全院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1月29日下午4点,新冠病区重症监护病房改建完成。开始接收全市危重病人。

在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是最危险也是最让人害怕的操作,当危重病人气道打开的时候,飞沫和气道分泌物会喷射而出,直接溅在操作者的身上,稍有不慎就有被感染的风险。有一次,他的妻子接到护理负责人打来的电话,说:“何磊对她们照顾很多,抢救病号的时候,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还对那些护理姐妹说‘药物都在里面,我知道怎么做,你们不用进去了,我去就可以了’……”。在他看来,重症监护病房就是他的战场,他在这里一干就是一个多月,从没有回过一次家。

一个月后,医院安排第一批医护人员集体撤退休整,想着终于快见到自己的家人了,他从内心里感到高兴。当听说枣阳的重症病人即将转往襄阳继续治疗,并且需要枣阳的医生支援时,他找到医务部主任,说:“病人和家属的情况我最熟悉,选派出去的人代表的是我们医院的形象,是枣阳的形象,没有人比我更合适,还是让我去!”医务部主任看着他瘦小的身躯,实在不忍心下决定,但抵不住何磊的坚定态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再披战袍,显得有些悲壮。晚上,他做了两个决定,一是正式向党组织提出申请:“我要入党!”。二是决定回去看看家人。来到小区,他站在楼下,妻子抱着孩子站在窗口,他远远看了一眼,妻子说:“妈妈知道你明天要出发,专门包的饺子,你在楼下吃一碗再走……”他狠心地拒绝了妻子的要求,“固执”地回到了医院吃饭。屋内,妈妈的泪水夺眶而出,哽咽着说:“儿啊,你这是为啥呀?”

一想到妈妈,何磊就想到了比她年龄大一岁的周阿姨。从枣阳到襄阳,何磊都是他的管床医生,他对周阿姨的病情变化了如指掌,经过50天的治疗,硬是把她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周阿姨是确诊危重患者,2月28日转往襄阳,在所有的病人中,她状态最差,一刻也离不开呼吸机。为了转运她,院长张玮召集医疗、护理、装备、后勤服务、“120”等十余个科室的负责人开会,反复讨论转运方案,制定了多项预案,解决了所有转运中的困难。转运的路上心惊胆战,一个多小时车程,40L的大氧气瓶都差不多耗光了。到襄阳后,她呼吸都费劲,吃饭就更差了,感染也反复加重。他守着周阿姨,不停地调整治疗方案。为了消除周阿姨的消极情绪,他把阿姨当作自己的妈妈一样看待,和阿姨交流,阿姨想吃什么,他想方设法让阿姨吃到。医院发给医护人员的零食、水果都给阿姨分点。就这样,一次次鼓励,一次次安慰,一次次守护,一次次治疗,周阿姨的病情开始出现逆转,很快就康复痊愈了!从襄阳回来的时候,她状态最好,还是自己下车走上楼的!

5月2日,重症患者刘爷爷来到一医院ICU,找到何磊,将一面写有“精湛医术保健康,高尚医德为患者”的锦旗送给他。刘爷爷是何磊陪伴时间最长的一位危重症患者,前后治疗多达五十多天,他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基础疾病,入院的时候情绪比较低落。从枣阳转到襄阳后,有一天晚上,何磊值夜班,一进病房,刘爷爷就对他说:“看到你我就踏实了,知道你今天晚上夜班,就想看看你。每次查房,你一进病房,我听声音就知道你来了……”听着他的话语,何磊倍感亲切。原来在他们心中,何磊已不仅仅是他的主管医生,他们早已把何磊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和希望。从那一刻起,何磊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暗下决心,再苦、再难、再累,也一定要他们治好,平安送回家!

何磊说到,也做到了。3月31日,在安全送回枣阳最后一名痊愈的危重患者后,我院支援襄阳的四名医护人员返回枣阳。市领导张少卿、刘国清等亲自到医院迎接他们。接过市领导送来的鲜花的那一刻,何磊无比的轻松,他笑着向在场的领导报告:“我们顺利完成了使命,平安回来了!”

(来源: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