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参与疫情防控物资调运和物资保障的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的全体干部职工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副主任(副局长)朱学忠就是其中优秀的一员。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朱学忠作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参加了大会。
▲9月8日,朱学忠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后留影
朱学忠不止一次地说,这份荣誉是他代表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所有同事、全省应急救援人员去领回来的,功劳属于大家。
航空调度创多项纪录
今年湖北的梅雨期有个别名——“暴力梅”,指的是入梅早,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暴雨日数多。因此,今年湖北多地发生堤坝溃口,防汛救灾任务极其繁重。在汛期,朱学忠有个好帮手——备勤武汉的航空救援直升机,以及直升机背后的整套航空应急救援飞行机制。在这套机制的保障下,朱学忠创造了比肩俄罗斯国防动员的记录——通航直升机半小时内起飞。
“半小时内起飞是什么概念呢?比如,我们在某地有航空应急救援任务,从我打电话给在武汉汉南机场备勤的直升机机组到直升机起飞,只需要半小时。”朱学忠说。
朱学忠介绍,通航直升机飞行是一件管控极其严格、申请极其不易的事。在我国,空中航行实行的是严格的管控,直升机想要飞行,需要在计划飞行前一天16时之前,书面向空军某基地、民航湖北监管局两个部门分别递交飞行申请。在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后,才可获得飞行许可,必须在空军某基地和华中民航局规划的航线、高度飞行。“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申请一个飞行计划,需要2天时间。”朱学忠说。
突破发生在2019年8月4日。这天傍晚,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躲避峡内突发山洪,在峡谷游玩的部分游客因未能及时避险而被困。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在当天20时接到报告后,一边迅速向湖北省委、省政府报告,一边组织指挥救援力量准备赶往鹤峰。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省领导初步决定赶到现场指挥救援。
可是临近夜晚,路途遥远,陆路耗时太长,民航客机没有航班。朱学忠想到了备勤武汉的应急救援直升机,如果能动用应急救援直升机就好了。由于以前从未做过,对于会不会被允许飞行、多长时间可以获得批准,朱学忠心里完全没底。但是,救人的使命感促使他决定试一试。
▲武汉汉南机场备勤的救援直升机
朱学忠拿起电话,给空军某基地联络员打电话。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联络员告诉朱学忠:“您的来电我记录下来,相关手续你们第二天再补,现在我马上向领导请示安排,两个小时内起飞!”放下电话后,朱学忠看了看时间,此时是21时。
直升机出动,还有一个重要事情需要考虑,那就是航空燃油补给。在协调华南蓝天航油湖北公司时,该公司总经理仇晨希问:“油料保障是怎么安排的?”一语惊醒朱学忠,这是他还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怎么办?朱学忠一时也犯了难。仇晨希在电话那头说:“这样,这个事情我来安排,你不用管了。”
这时候,军方联络员给朱学忠打来电话:“你必须事先告诉我直升机降落地点,我才能规划航线。”朱学忠又赶紧联系鹤峰县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经过几番确认,最终确定当晚降落在躲避峡附近一小学的操场上。“米-26具备夜航和盲降的能力,只需要地面有灯光定点引导就行了,我跟鹤峰的同志说,降落时安排一个人在降落地点挥舞手电筒引导。”朱学忠回忆。
推动建立稳定高效运行机制
从两天到两小时,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朱学忠成功突破。那一晚,他也学会了同时接听两个电话的本事。然而,朱学忠并不满足。因为这次“两小时起飞”实属特事特办。“先前交往比较密切,我跟军方空管人员协调较为顺利。但是如果联络员不在岗位,就需要他通知他的战友安排,比较麻烦。如果他调岗了,那么就需要重新跟新的联络员磨合。”朱学忠认为,航空应急救援飞行,需要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运行机制。
朱学忠先后多次向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主任陆成梁报告,并通过陆成梁向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汇报,取得他们的支持。然后,朱学忠代表指挥中心多次与中部战区空军某基地方面沟通,向他们阐述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的职责、使命,以及想要获得的帮助和配合。为了增进双方的了解,朱学忠还几次促成双方多个层级负责人互访。
“人都是有感情的,在一来二往中,大家熟悉起来,沟通就非常顺畅,大家都是从工作、职责和使命的角度出发,立场就越来越接近了。”朱学忠说,“救人要紧,没有先例我们就是先例。”
眼看时机逐渐成熟,朱学忠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的名义,起草了《应急救援空域保障合作协议》。经过几轮协商和修改,双方达成一致意见。2019年12月26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与空军某基地参谋部签订《应急救援空域保障合作协议》,宣告湖北省应急救援空域保障合作机制正式建立。
根据这一机制,空军基地将配合湖北省应急管理部门做好应急救援保障工作,在空域调配方面按规定予以优先保障。“在签约仪式上,军方代表表态,将积极与省应急管理厅进行磨合和探索,把应急救援工作推向正规化、专业化,积极推进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增强全省灾害事故防范和应对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朱学忠说。
自从有了这一机制,朱学忠再要调度应急救援直升机执行任务,只需要给备勤机组打电话,剩下的联络工作就由备勤机组在合作协议的框架内,直接向军方基地提出请求,军方批准后通知机组起飞。
“从我发出调度指令到直升机起飞,只需半小时。”朱学忠说,这一速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全球也只有俄罗斯能做到。
“前不久,有兄弟省份的应急管理厅同志找到我,想要在当地复制我们的经验,结果在与军方沟通的时候卡壳了。军方的答复是,湖北经验学不来。”朱学忠说,为与军方基地达成协议,省应急管理厅提出“统筹全省航空应急救援飞行工作”。他进一步解释:“就是说,省应急管理厅在此类应急救援飞行调度中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因为这一点,军方看到我们的担当,才顺利签署协议。”
而这一统筹协调的具体任务,自然就落在朱学忠身上了。
疫情期间,全国航空救援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的汇报,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最终增加湖北省为全国航空应急救援试点省份。
打通抗疫空中通道
与军方建立的空域保障机制,很快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1月23日,由于疫情发展,武汉及全省各地相继宣布实行严厉的管控措施,全省交通封闭,地面运输受到极大限制,防疫物资告急。
朱学忠大胆向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请缨,利用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向各地输送防疫物资。厅党委立即批准了这一提议,因为朱学忠有先前协调调度直升机飞行的经验,这项艰巨的任务,又落到了他的肩上。
朱学忠立即着手与民航湖北监管局和空军有关方面协商,构建“1+7”战时工作机制(1个指挥部+7个工作组),及时向应急管理部、湖北省军区申请增派航空力量,调配直升机等各机型共10架飞机、20名飞行员和40名机务及地面保障人员,拉起了“临时”航空救援队伍。
2月1日,武汉协和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等重点医院防疫物资“没有了”的紧急情况,报告到了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为这两家医院紧急输送防疫物资的任务很快下达到了省应急管理厅。朱学忠领受任务后,紧急调配金汇通航AW-109直升机,前往仙桃某企业运800套防护服回武汉。
▲调度直升机运送抗疫物资
此次紧急运输任务中,直升机17时从武汉起飞,17时37分降落在仙桃临时起降点,17时55分快速安全抵达新华路体育场,全程仅用时55分钟。
这是疫情期间朱学忠完成的第一架次飞行调度任务。“经受了极限起降条件、极限运载重量、极限速度飞行的重重考验,从仙桃搭载医疗物资安全降落武汉协和医院旁的新华路体育场。在仙桃的降落地点,就是企业厂区附近的一条马路。”朱学忠介绍。
▲战“疫”期间,朱学忠(右一)在协助搬运防疫物资
这一行动,极大缓解了重点医院防疫物资缺乏的燃眉之急,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热烈反响,获得高度肯定。
随着疫情在全省蔓延,各地医疗物资相继告急,但医疗捐赠物资集中在省会武汉,陆路运输不畅,远水解不了近渴,尤其是抗疫急需的医疗物资,更是需要争分夺秒运输。朱学忠组织机组人员反复研究飞行方案,合理规划航线,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紧急任务。
2月3日13时,朱学忠接到命令,需要调度直升机从武汉运输一批防疫物资到宜昌。由退役军人田军担任机长的B-70ZP机组,于14时21分从汉南机场起飞,抵达武汉东湖高新区某医药企业装载物资后,紧急飞往宜昌。卸货后连夜从宜昌返回武汉。
“从宜昌起飞前,我专门征求机组的意见,有没有把握安全返航。机长回复说没问题,我就决定让机组连夜回汉,驻守机场备勤。因为实在是太紧张了,万一第二天有飞行任务,飞机不在就麻烦了。”朱学忠回忆。
2月9日下午,北京的一家基金会向黄石捐赠了3吨新冠肺炎预防中药“1号方”原材料,需要从500多公里之外的安徽亳州运到黄石。朱学忠调度米-171直升机机组,从武汉飞到安徽亳州,装上物资后,再起飞运抵黄石。
这次飞行任务有个小插曲。起飞前,朱学忠通知机长田军降落在湖北城市职业学校体育场。没多久,朱学忠从接收方得到准确信息,该校附近有高压线,直升机降落可能会不安全。怎么办?朱学忠多次联系接收方,委托人员正在附近寻找新的开阔地带。
朱学忠根据对方人员反馈过来的信息,利用有限的航空安全常识,判断是否符合直升机降落要求。最终,朱学忠将降落点改为湖北理工学院体育场。
疫情期间,除着眼于驻勤武汉的航空应急救援直升机力量外,朱学忠还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运能”。2月1日,应急管理部两架米-171直升机过境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赶紧向部里报告,将这2架直升机留下来,参与防疫物资运输及森林防火巡护工作。
疫情期间,湖北省应急管理厅一直执行战时机制,朱学忠舍小家、为大家,三五天吃住在值班室是常有的事。“一方面没时间回家,另一方面也怕将风险带回家。”朱学忠说,他不是在办公室调度协调,就是在医疗物资仓库,或者在直升机上调运物资。
这期间,朱学忠共计为襄阳、宜昌等15个市州运送紧急防疫物资36批次,从上海、南京、河南、浙江、北京及安徽等地转运防疫物资20批次,共计调度飞行213架次,飞行时间282小时58分,运送物资91.25吨。此外,朱学忠还组织荆门通航公司,联合鄂、浙7家通航企业组成湖北、浙江抗疫物资空中运输“联合体”,参与疫情期间防疫物资运输工作。
▲2月1日,省应急管理厅出动2架直升机为宜昌襄阳等地紧急调运防疫物资
▲2月12日,朱学忠调度空军某部直升机运输防疫物资
朱学忠再次协调相关部门,把这一临时运行机制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固定下来。今年3月25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与民航湖北监管局签署航空应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合作协议,双方进一步深化在航空应急救援人才培养、物资运输、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及处置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合作,完善应急救援空域保障机制,建立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民航湖北监管局与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座谈交流
奋战在应急抢险第一线
朱学忠是一名转业军人,多年军旅生涯练就了他雷厉风行、敢说敢做的作风。很多次应急抢险,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朱学忠(中)在大冶有色铜绿山矿716米作业面检查督办
今年7月18日,恩施市马者村沙子坝发生滑坡泥石流。
得知灾情后,朱学忠在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杨光武的带领下,来到现场展开救援协调调度。在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成立的应急处置指导组里,朱学忠在杨光武的指导下先后组织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安能集团、武警交通二支队三大队的相关人员组成专家组到现场查看险情、研判处置措施。
7月21日,滑坡体滑入清江河道,形成堰塞湖。当天10时,尽管上游来水冲开了一条口子,但是朱学忠还是调集安能集团、武警交通三大队的专业处置人员赶到前方指挥部,以备不时之需。米-171直升机、易瓦特无人机也在朱学忠的调度下,先后抵达恩施,协助勘查滑坡体和堰塞体现场。
在应急指导组,只要是确定的指令任务,朱学忠都毫不犹豫地坚定、迅速执行,但是在决定之前的讨论环节,他是组内那个最敢于建言献策的人。
7月23日21时,杨光武会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应急指挥部组织各方召开工作部署会。结束后,杨光武将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的工作人员集中起来开了一个内部小会,提出当前灾情已经趋于稳定,各路应急救援力量已全部到位,省应急管理厅主要发挥指导、协调作用,现有部分人员可以分批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开展其他地方的防汛工作。征求朱学忠的意见时,他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对哪些人留下、具体工作是什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了杨光武和救援中心主任昝军的认可。
7月8日,黄梅县发生山体滑坡,9名村民被埋。接到情况报告后,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派出杨光武和朱学忠等人组成的工作组紧急赶赴现场。
“那次救援,我共调集省消防救援总队、黄冈消防救援支队、武汉消防救援支队以及武警某部、鄂东南矿山救护队等专业队伍,中建三局、中铁大桥局、湖北工建集团、中交二航局等企业救援力量,蓝天救援队等社会救援力量,另外还紧急调派了2架直升机执行航空救援任务,1架直升机在机场待命。”朱学忠回忆。
5月20日,朱学忠调度直升机检查汛期各地准备工作开展情况;
6月11日,组织在石首市开展年度防汛综合演练,直升机成为演练的重头戏之一;
▲ 6月11日,直升机封堵溃口
7月15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紧急协调3架直升机支援阳新县葵赛湖决口封堵,朱学忠全程在一线指挥调度;
7月20日,朱学忠调度直升机前往荆州市洪湖、监利、公安、江陵等地巡查汛情……
每一次应急航空飞行调度指令,都经由朱学忠下达。由于天气原因,他对飞行安全格外牵挂。“每次机组平安返航降落后,我悬着的心才能放下。”朱学忠说。
9月9日,朱学忠从北京领奖后回到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在欢迎会上,朱学忠说:“这个荣誉是我代表全体湖北应急人获得的,至高无上、来之不易。这份荣誉既是党和国家对湖北应急管理系统抗疫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湖北应急管理未来工作的鼓舞和鞭策。下一步,我一定把表彰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以此作为新起点,以更高标准推进湖北应急管理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