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T+ A”联合疗法在中国获批

泰圣奇®免疫联合疗法肝癌适应症武汉上市会

“在III期临床试验IMbrave150中,我们入组的4例患者中有一位74岁的高龄老人,他幸运地抽到了‘T+A’研究组,当时他抽到这个签后就像中了彩票一样特别兴奋,在病房里跟所有的患者说他的病有希望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付强教授回忆道,“T+A”联合疗法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基于 IMbrave150研究的成功,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罗氏肿瘤免疫创新药物阿替利珠单抗(商品名泰圣奇®)联合贝伐珠单抗(“T+A”联合疗法),可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11月7日,“珠联璧合,绽放新生”泰圣奇®联合贝伐珠单抗肝癌适应症上市会在武汉成功召开,开启了泰圣奇®肝癌适应症全国上市会的第一站。

上市会期间,我们特别采访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付强教授,就肝癌疾病现状、“T+A”联合疗法获批意义以及未来肝癌治疗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做出深入解读,为广大肝癌患者传递生命希望。

联合治疗

让患者更多获益

早在2002年,很多人对肝癌晚期的印象是生存率极低的不治之症。“当时有一个20岁的小伙子,肝移植手术也做了,后面还进行一系列复查,结果过半年腹水就长起来了,有效维持时间比较短暂。”付强教授回忆起20年前在医院实习时碰到的病例。“只要是晚期发现有腹水存在,就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征兆,因此大家就不愿意去治疗,直到2007年第一个抗血管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的出现,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善,但其实索拉非尼的有效率较低,难以满足肝癌患者的生存需求。”

“从2017年开始,免疫治疗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然而根据我们的临床试验,单用靶向治疗和单用免疫治疗对比一线治疗的金标准索拉非尼都失败了。”付强教授补充道,“既然两种方法都对肝癌有一定效果,那就联合起来看看效果怎么样,‘T+A’就是免疫联合靶向。研究结果表明,与标准治疗相比,‘T+A’联合疗法显著降低了死亡风险以及疾病进展。

另外,“T+A”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案的优点还表现在其他几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一,它相对总生存期是延长的;第二,它的无进展生存期也是延长的;第三,它的肿瘤缓解率是增加的;第四,从安全角度来说,两药联合的方案实际跟单药的索拉非尼对比之后,它的安全性也令人满意,并没有出现一些更严重的副作用;而且最重要的是,两药联合方案,对病人生活质量方面的评估结果表明,可延缓患者报告生活质量发生恶化的时间、机体功能发生恶化的时间和角色功能发生恶化的时间。也就是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不仅延长了生存期,同时也提高了生活质量,这是本研究更有意义的一个突破点。

在IMbrave150研究中,总入组病例数是501例,中国入组194例,占到总入组病例数的1/3以上。付强教授表示,“从全球数据来看,‘T+A’联合疗法在中国人群中的有效率、客观缓解率以及生存时间的延长都比全球平均数据更加出色,总体而言,这个方案对中国患者获益会更大一些。”

“T+A”方案

成为优先推荐疗法

“‘T+A’联合疗法这样的创新药物出现以后,将改变人们对于肝癌的传统印象。“付强教授说道,”以往,肝癌患者在接受传统治疗之后,只能延长几个月的生命,现在‘T+A’联合疗法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长达一年,这是大家最振奋的地方。”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多个国内外临床指南将“T+A”列为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的优先推荐疗法,而且推荐级别和证据等级都是最高的。从疗效和安全性来看,“T+A”方案对比晚期肝癌原有的一线标准治疗,都体现了全方位的优势,并获得了学界的一致认可。

未来,“T+A”方案还有更多潜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付强教授强调,“泰圣奇®作为PDL-1抑制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免疫治疗传统认为对肺癌患者疗效是不好的,甚至会造成肿瘤加速生长,但是‘T+A’联合化疗,对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同样有效,所以这个组合以后不光会在肝癌治疗中大放异彩,在其他肿瘤中的研究成果也令人期待。”

战胜癌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对于抗癌长路上的一个个里程碑事件,都有足够的理由去感到欣喜。进入“T+A”的免疫联合治疗新时代,仿佛就看到了战胜肝癌这个“大魔头”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