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江禁渔纪实 | 汉江渔民上岸记

渔民退捕 保护生态

2021年1月1日起,

“一江两湖七河”将实行10年禁渔,

坐拥三分之一长江岸线。

加上清江,长江流域禁渔1/3以上任务在湖北。

王府洲(原名王甫洲)素有千里汉江第一洲之称,

2003年11月,随着王甫洲水利枢纽的建成,

汉江老河口段开始截流,

王府洲村民秦勇波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捕鱼生涯。

(秦勇波家门口捕渔的汉江面)

每到冬天,

秦勇波就会想起一句古话:

“冬冷不上岸,春冷不下河。”

以前这个季节只要下水捕鱼,都有很好的收获。

下午5点放网,

次日凌晨收网,

收入可观,

自由自在。

(秦勇波给记者讲述曾经的渔民生活)

2019年12月10日,

襄阳发布汉江城区段十年禁渔令。

2020年春节刚过,

秦勇波就响应号召,“洗脚”上岸。

(秦勇波看着汉江,心中一阵惆怅)

离王府洲不到70公里的卧龙镇回龙村,

渔民龚继浩一家也面临“上岸”,

打渔30年,龚继浩很舍不得,

但女儿龚雪明白,

禁渔退捕是保护生态平衡的大事。

“以前汉江的水带有清香味,现在来到汉江边都闻不到那个香味了,逮出来的黄鱼和鲶鱼有些身上都是烂的。”

政策扶持 转产增收

为帮助退捕渔民转产,

襄阳市在养老、医疗保险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对有意愿重新就业的渔民,进行职业培训。

面对一系列好的安置政策,

47岁的秦勇波心里一合计:“咱们就种地。”

(今年红薯丰收,秦勇波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自己的20亩地加上流转的100亩地,

秦勇波干劲十足。

今年7月,60亩红薯丰收,

通过果蔬基地线上、线下平台销往广州、香港等地,

并且还购置了拖拉机、旋耕机、打药机等设备。

看着面前的一片红薯地,秦勇波特别高兴。

“比逮鱼舒服多了,收入还比逮鱼还高一点 ,以后还要加大面积,注册个合作社。”

(王府洲把渔民的渔船做成了景观带)

从开渔船到开拖拉机,

秦勇波彻底离开了以往赖以生存的江面,

龚继浩一家则选择了另外的生计,

依靠当地回龙河优质的水质,

承包了近200亩池塘。

从捕鱼人变成了养鱼人。

(龚继浩在和记者讲述上岸的故事)

依靠自己多年打渔创下的良好口碑,

龚继浩已经打开了鱼的销路,

心里总算踏实下来。

龚继浩说:“自己以前捕鱼,品质有保证,现在口感不好的鱼我们不喂,要和专家们多联系、多培训。”

辞旧迎新 乘风破浪

7月12日下午2点,

天下着蒙蒙细雨,

秦勇波看着和自己风雨同行的小渔船即将销毁,

忍不住拍了一段视频发给妻子。

“当年和你一起共度风雨的船,即将和你说再见了,乘风破浪,从此我们拜拜了,结束了。”

秦勇波的渔船销毁那天给妻子拍的小视频

与江为伴数十年,

对这片水域的感情已经融入骨血。

如今龚继浩也会时常回到江边坐坐,

龚继浩坚信:“只要按照现在的思路走,以后的生活一定能红红火火的走起来,扩大我们的家业。”

(龚继浩一家人在鱼塘边规划着以后的生活 左2:龚继浩,左3:女婿刘静,右2:女儿龚雪)

2019年以来,

襄阳市共有2223名渔民顺利上岸,

截至2020年9月底,

已有1671人成功转产转业,

过上了新的生活。

(汉江襄阳段)

十年禁渔,

让长江得以喘息,

我们期待十年之后,

长江水清鱼美,渔民安居乐业。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刘飞 陈劲松 通讯员 江伟兵 李雯艳  责任编辑 谢宝莹)

(作者:湖北台记者刘飞、陈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