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节约用地,是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但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营,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省委全会提出,要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和精细化管理。这项工作实施的背后,各地是如何探索的,来看记者在枣阳的调研。
记者徐澄静:“我现在是在枣阳的一家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内,您看我的右手边,就是企业生产所用的老厂房,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省内的很多地方,特别是在一些县域内,像这样一层楼的矮厂房是非常多见的,但就在今年七月份,这家企业投产了一栋新的厂房,足足有七层楼高,这在湖北并不多见,其实,这背后就是当地围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正在做的探索。”
建7层楼还是1层楼,其实,厂房在开工前,这个问题就曾引起过一场争论。
中兴绿色技术湖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雪峰:“按原来承建平房车间,这个时间快,投入低。”
襄阳枣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昆:“总书记提出要绿色发展,要减量发展,我们鼓励他建设高层厂房。”
企业考虑的是眼前投入,但政府看的是长远发展,矛盾的背后,其实是发展观念的博弈。过去,为了追求增速,经济发展是以资源消耗为前提,位于枣阳市北关社区的这栋钢结构厂房,就是当时的一个缩影。
湖北省枣阳市北关社区居委会副书记、枣阳市佰业盛世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直峰:“这个地是150亩,只有一家企业,我们当时也对节约土地,没得这个理论,也没得思想,所以造成土地的浪费比较大。”
据统计,2009年以来,全国84个重点城市中,集约扩张型城市仅占20%左右,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以2019年的数据计算,湖北的地均GDP不足上海的5%,即使与临近的河南省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对此,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和精细化管理。“以亩产论英雄”,枣阳已经在探索。
王昆 :“因为枣阳它是全国百强县,经济发展十分活跃,我们每年的土地建设中心供应量大概在3000亩左右,我们对土地需求非常旺盛的一个现实,一点体会是非常深刻的,就是我们无地可用,我们一直想在节约集约利用,减量发展的方面做一些探索。”
土地集约利用,首先要摸清家底。眼下,枣阳正在给自己的土地进行“画像”。
王昆:“我们建立了一个招商地图,包括三个方面,我的企业已经批回来了,地还没供出去的,我要把坐标给它标出来,还有我的土地已经供出去了,他没有建的,或者没有按照我的要求约定投资额建设的,用图标把它标出来,第三个,我现在已经有多少地闲置,有多少厂房闲置可以用来放进新的项目,这样的话相当于挖潜就节约了土地。”
也就是在这次土地画像时,当地政府发现了中兴绿色技术公司打算新建厂房的念头,为了鼓励企业建高层,当地通过政策来引导。
王昆:“给他们每平方米50块钱的补贴,在超面积建设的这一部分,我们没有再收取他的土地出让金和城市配套费。”
王雪峰:“节约了土地大约60亩,为我们以后产业链的发展,比如说膨化车间,食品车间以后项目的建设,把土地腾出来了,我们不需要在园区以外再去登记。”
摸清家底,挖潜土地,这是第一步,但关键,还得拿出决心。以往,为了追求GDP增速,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经常“是项目就给土地、来老板就给办厂”,这正是土地资源浪费的源头。现在,在枣阳市每月一次的招商项目评审会上,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拥有“一票否决权”。
王昆:“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拿掉了10个项目,它有的是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有的是对土地的消耗比较大,我们认为这个项目不值得,我们就把它直接否掉了。”
观念一变天地宽,在皓蓝钢构这栋钢结构厂房的旁边,正在建一个电子信息产业园。12栋5层的楼厂房刚一封顶,就有7家电子信息企业准备入驻。社区书记蒋直峰给算了一笔账。
蒋直峰:“皓蓝钢构它150亩产值才一个亿,现在实际是174亩,我都能达到11个亿 将近12个亿,这是在它的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10倍的产值。”
推动土地集约利用,今年10月,湖北省出台了《关于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容积率2.0以上的新开工项目不得低于20%,全省单位GDP地耗比2019年下降30%。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在湖北,高层厂房将越来越多,向天空要空间,以亩产论英雄,以土地集约利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黄朋威 徐澄静 责任编辑 何潜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