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新闻】青山萝卜响,百年醇香,吃过冇?

寒冷的冬天,正是孕育美食的季节,腊鱼、腊肉、香肠、腐乳,说起来就让人流口水。武汉市青山区有一种美味正是在寒冷冬天出道,它就是青山建设萝卜响。

萝卜响是萝卜干的雅称,勤劳的青山八吉府人早早取此美名。冬季做萝卜响,曾是各家各户的日常,如今会做建设萝卜响的人已经不多,能把萝卜响做好的更少,最有名的是工业港村村民刘艳珍。

在附近十里八村,刘艳珍的萝卜响手艺那是响当当。还是小姑娘时,刘艳珍就看着奶奶做萝卜响,后来是母亲做,现在手艺传到了她手上。“奶奶活了70多岁,做了40年萝卜响;妈妈活了92岁,做了40年萝卜响;我今年64岁,已经做了30年萝卜响。”刘艳珍对祖传手艺如数家珍。

是不是刘艳珍奶奶的奶奶的奶奶发明了萝卜响已经无从考证,就从现今三辈子算起,青山建设萝卜响已经有百年历史。

连日和煦的冬日暖阳,最适合做萝卜响,刘艳珍抓紧晴好天气,每天忙个不停,争取再做两批萝卜响,今年制作季就结束了。

每家萝卜响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刘艳珍遵循祖上古法,简单说起来就是6个字,一起去学学刘艳珍的建设萝卜制作响秘诀吧。

建设萝卜响必须选用产自八吉府的黄州萝卜。虽然说现在八吉府黄州萝卜种植面积不大,但是从古至今,地产物品皆为餐桌食物,祖辈种黄州萝卜,自然是萝卜响的来源,这种历史传承延续至今。

黄州萝卜质地紧密,味甜、香脆、水分少,在八吉府一方好土、一方好水、一方好人的孕育下,味道更加甜美,更适宜做萝卜响。

从地里采收的新鲜萝卜,带有泥土的清香,当然少不了全身洗个澡。往日里,八吉府人打上清澈甘甜的井水,把萝卜来来回回清洗5遍,让甘甜井水滋润喝着长江水长大的萝卜。

如今井水换成了自来水,萝卜清洗更彻底。先全身洗上4遍,再涮上4遍,最后削掉头尾的蒂结,晾干水分。


切,在平常人看来很简单,就是把整个萝卜切成条。可是在刘艳珍眼里,这一关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建设萝卜响的终极品质。


先把萝卜切成一指宽的片,再把萝卜片切成10厘米长,2-3厘米宽的萝卜条。刘艳珍说:“切得太粗 、太胖,一来不好看,二来后期晾晒时间长。切得太细,会晒得很干,吃在嘴里嚼不动。不太粗,不太细,中等样,才是真正好。”

切萝卜枯燥乏味,最考验耐心。熟练的切手一天最多切300斤,长时间坐在凳子上,不停重复一个动作,刀刀如一,条条相似,功力可见非凡。

切好的萝卜条需要太阳暴晒,用大自然的手法去除多余的水分,这一步关乎萝卜响的香脆口感。

为晒好萝卜响,刘艳珍有独特的晒架,两个长条凳上架着透气的晒网,萝卜条躺在上面晒着日光浴。



刘艳珍不时拨动着萝卜条,让它们均匀铺在晒床上,充分接受照射,在和阳光的私语中,慢慢散发水分......



上面晒着太阳,下面隔着薄薄的透气网,又通风又透气,萝卜条不知不觉以最快速度散失水分。

好天气晒4天,差天气6—7天,萝卜条慢慢瘦身时,饱饱吸吮了太阳的味道......

经过太阳的晒制,萝卜条变成了干虫草样子,一根根交错在一起。这时就要进入下一个环节:揉!

揉的第一步是搓,去掉干萝卜条上的灰尘,以免微小的灰尘破坏萝卜响的口味。

水烧开至沸腾,自然放凉到70℃。水冷了,萝卜响会发霉变质;水烫了,萝卜响脆度大受影响。

干布浸透热水,拧干水分,反复擦拭干萝卜条。往复20分钟,蒙尘尽去方才停手。

上下下下,左左右右,翻来覆去,开始给干萝卜条全身按摩啦!


100斤干萝卜条放半斤盐,刘艳珍双手上下飞舞,如武功高强的武林高手,力道硬足、细致入微,反反复复揉搓,让每一颗盐粒均匀渗入每一根萝卜条。


30分钟后,散乱无形的干萝卜,在盐分的作用下,析出最后的水分。用手一捏,变成圆球,紧而不撒才恰到好处。

揉搓充分的萝卜条马上要封入罐子,古时为陶土瓦罐,现在是透明玻璃罐,干净卫生有颜值。

哪怕是最后一步也不可掉以轻心,这个时候完全拼手气。坏手臭一罐,好手满罐香,只有好手气的人才能做出味道醇香的萝卜响。

即使好手气的人,封罐之时也需注意要领,刘艳珍非常讲究这一点。力道不能太大、压得太实,否则会出水,吃起来就不脆了。



用力柔和,碾压松紧有度,才是极好极好的!经过七天的阴凉存放,美味的萝卜响终于成功。无论是加入热油略微炒香萝卜响,还是滴入少许麻油,凉拌食用,青山建设萝卜响都能让你满口留香......

如今制作建设萝卜响已经成为刘艳珍最重要的工作,去年做了1000罐,今年做了2000罐。为了把这门古老的手艺传承下去,刘艳珍把主业汽车修理厂盘出去,带上了好几个徒弟,专门传授萝卜响制作技艺,她总是说:“不能让建设萝卜响断在我手里,祖辈的手艺我要传下去,让建设萝卜响发扬光大!”

这就是青山建设萝卜响的故事。

它的清香爽脆,源自10多天的腌制;它的咸香可口,源自大自然四季的恩赐;它的甘甜回味,源自百年手艺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