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美丽的家乡……”湖北省枣阳市平林镇农民吴甲午边哼着歌曲,边手脚麻利地穿行在桃花怒放的桃园间喷洒除草剂。
每年的三四月份,在享有“中国桃之乡”美誉的枣阳市,30万亩桃花由南向北次第开放,形成百余公里的花海长廊。“围绕枣阳桃产业,我们灵活运用桃农贷、丰收贷、创业担保贷信贷产品,支持桃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枣阳农商银行董事长付向党介绍,近年来,枣阳农商行累计投放贷款8.35亿元,支持种植农户6238户、果业合作社275个,果品加工厂183个。
枣阳农商银行信贷人员在桃农专业合作社贷后检查
“没有农商行的支持,我可能还在外地打工。”作为平林镇第一批桃农,吴甲午由最初的3亩桃园发展成如今的1300亩种植规模的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236户村民发展种植桃树。吴甲午只是农商行支农支小助力乡村振兴受益者之一。开展村银共建、委派金融村官,实施整村授信,创新桃农专属贷款,在枣阳农商行一系列金融助力推动下,一棵桃树带动枣阳种植、收购、深加工、赏花等桃产业蓬勃兴起。五年前,吴店镇清潭街农民严仁军还在外地食品罐头厂当生产主管,家乡得天独厚的鲜桃资源优势,让他毅然返乡创办仁和食品公司。建厂房、购设备,拿出全部积蓄,向亲朋好友告借后,还有50万元资金缺口。
枣阳农商银行供图
“不到3天贷款就发放到位,农商行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正当严仁军为资金发愁时,枣阳农商行信贷人员得知情况上门走访调查,运用“桃农贷”帮他解决了资金需求。经过几年滚动发展,严仁军的罐头食品销往河北、湖南等地,年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两年前,新市镇火青村农民秦勇创办桃酒厂,由于缺资金少技术,刚开办不久的小酒厂差点倒闭。“要不是农商行雪中送碳,我现在肯定还是一身债务。” 秦勇对农商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枣阳农商行新市支行信贷员李松,对当时办贷情况记忆犹新。秦勇的桃酒厂建到一半,出现资金缺口,因无足值抵押物借贷无门。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向农商行提交了200万元贷款申请。“不断创新贷款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融资需求。”在枣阳农商行行长任世程看来,针对秦勇这样无法提供足值抵押的创业农民,可采取“农商行+抵押物+担保公司+农户”的方式综合授信。经过贷审会风险评估,秦勇顺利获得农商行200万元贷款支持,桃酒厂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