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极端气候对草原碳收支的影响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副研究员康晓明团队最新研究表明,极端干旱气候会改变草原生态系统碳、水平衡,显著降低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并可能使生态系统由碳汇变为碳源。

据介绍,康晓明及其团队在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系统开展了极端干旱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特征、土壤酶调控机理、微生物响应机制和模型模拟预测技术等研究。研究发现,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弱碳汇,极端干旱事件使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了大约16%,并产生延滞效应,且植物生产力要比生态系统呼吸对干旱胁迫更加敏感。受极端干旱事件影响,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可能会由弱碳汇变为碳源。

康晓明表示,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均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上,很少关注极端气候的作用。作为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催化剂,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要比气候的平均变化大很多,甚至可能会使系统由碳汇变为碳源,并反馈影响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强度。因此,定量研究并预测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极为重要。

据悉,该研究团队构建了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响应极端干旱的理论框架,模拟评估了不同草原管理措施对极端气候影响的减缓和适应对策,为未来极端气候频发情景下草原碳收支变化的机理调控及差异化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