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苏州博物馆西馆(以下简称“西馆”)项目内容首次全面揭晓。比起1960年的太平天国忠王府——苏州博物馆旧馆(以下简称“旧馆”)、2006年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以下简称“新馆”),2021年即将对公众开放的西馆都有哪些亮点呢?
苏州博物馆西馆将区别于新馆以展示江南文化为主的定位,把目光放眼于世界,以体验为主,致力打造首家博物馆学校,立足江南历史文化的同时,积极寻求探索与世界文化的连接、融合。
由10个透光“盒子”组成
苏州博物馆西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狮山文化广场,建筑面积48365平方米,展陈面积13391平方米,于2018年3月动工建设,2021年正式对公众开放。
苏州博物馆西馆效果图
旧馆集苏州园林与四合院于一体,新馆融合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元素,西馆则是一处纯粹的现代建筑,由10个顶部及四周引入自然光的“盒子”组成,并通过玻璃连廊相接,“灵感来源于江南水乡的窄弄里巷”。
顶部及四周引入自然光
虽然三处建筑经历了古色古“乡”、古今交融、现代概念的变化,但种植紫藤的传统一直保留下来。太平天国忠王府内有一株明代江南才子文徵明的手植紫藤,新馆紫藤园里生长着一株贝聿铭嫁接的“文藤”,西馆继续进行紫藤园的造景,“寓意苏州文脉的传承”。
旧馆紫藤
立足江南历史文化
苏州博物馆西馆地上一层陈列苏州历史,以城市、历史、人物三个层次来集中展示从三山岛旧石器时代起至1911年,前后一万年间,苏州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迁。通史展厅共展出文物1200件(套),其中,重点文物150件(套)。铭文最长的兵器——吴王寿梦之子余昧剑、三国时期最大画作——黑松林石屏风等极具吴地文化代表性的重点文物,届时将在这里与观众见面。
吴王夫差剑(左)与吴王寿梦之子余昧剑(右)
黑松林石屏风线刻不同形态人物,风格极似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绘画作品
苏州博物馆西馆地上二层为苏作工艺馆,主要展示从宋元至现当代,前后一千年间的苏作精品。展览包含玉雕、竹刻、金属制作、民族乐器、桃花坞年画、苏式家具、香山帮营造技艺、苏绣等传统工艺,展出文物900件(套),重点文物180件(套)。除宋缂丝凤云图轴、清代白玉大象等非遗文物,还有很多有趣的苏作精品,比如近代《杨排风》《长坂坡》《金雁桥》等戏文绢衣泥人,其形态逼真,神态生动,尤其冠服极为精美华丽,甲胄袍服、纶巾羽扇、丝绛流苏皆备,采用了盘金、刺绣、贴花、彩绘等多种工艺,与昆剧的戏服一致,“小中见大、宛然若真”。
苏州博物馆西馆地上三层聚焦苏州书画,展览主题贯通古今,以“苏州”为立足点,多维度展示苏州的书法、绘画艺术。元代赵孟頫,明代唐寅、文徵明、徐渭等文人画家的作品均在这里呈现。
与大英博物馆开展合作
在立足江南历史文化的同时,苏州博物馆西馆积极寻求探索与世界文化的连接、融合。
苏州博物馆西馆二层同时设置国际交流展区,以世界文明史为主线,提升展现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国际视野。苏州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已开展为期四年的合作展览,两馆将以世界文明为主线,按序推出精彩的系列展览。
首期展览“罗马:城市与帝国”将展出大英博物馆臻选馆藏古罗马文物总计267件(套),展期一年。藏品文物涵盖了大型雕塑、工艺品、绘画以及金银币等珍贵文物。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庇护、马可·奥勒留罗马“五贤帝”雕塑均在本次展览上出现。
打造首家博物馆学校
苏州博物馆西馆地下一层关注儿童成长,专门设置了探索体验馆,包含“我的姑苏城”“金色童年”“好奇柜”“艺术作坊”“自然探索”五个展厅,聚焦3至12岁儿童,为他们提供一个儿童的专属空间,承载体现西馆“博物馆学校”的教育拓展功能。
苏州博物馆西馆探索体验馆,将是全中国第一个在地方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内设置的儿童博物馆,是苏州博物馆辐射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张特色名片。
此外,苏州博物馆西馆还设有观众服务中心、文创商店、咖啡厅、报告厅、观众餐厅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参观时的各种需求,让观众收获愉快的游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