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保护】长江湖北段实现船舶污染物收集全覆盖

不让船舶上的一滴污水流入长江!记者8月12日从湖北省港航局获悉,湖北在建、建成污染物接收专用码头45个,基本覆盖沿江市州。这意味着,长江湖北段实现船舶污染物收集全覆盖。

长江湖北段干线1061公里,居沿江省份之首。常年在长江上运营的船舶超过10万艘,减少船舶污染物排放,是实现绿色航运的关键。近年来,湖北大力推行绿色航道、绿色港区、绿色船舶和绿色能源,全面推进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目前,全省建成船舶污染物固定接收设施3374个,流动接收船舶92条,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港口接收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为适应污染物统一收集,全省2853艘400总吨及以上船舶完成相应设施改造。

省港航局介绍,近年投入1亿元补助资金,支持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专用码头、污染物回收船、应急溢油库等污染防治设施,并搭建智能应用平台。去年7月1日起,在长江上运营的船舶须注册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申请排放水污染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辉、通讯员殷黎、陈珺)

延伸阅读>>

“兜”住船上的每滴污水

船舶污染物,如何及时从船上“搬”到岸上?

8月13日上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长航集团武汉洗舱站找到答案。原来,行驶长江上的船舶,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实现收集、接收、转运、处置闭环管理。

武汉白浒山港区江边,“顺发2689号”停靠武汉洗舱站趸船。这艘专业的船“肚子鼓鼓”,满载生活污水等船舶污染物,这是3天来从10多条船上收集的“战果”。

雨点打在船长赵何林的救生衣上,他抹一下脸上的雨水,弯腰把拳头般粗的黄色排污管接在趸船通岸接头上。

“开始启泵!”听到对讲机中传来的指令,赵何林启动排水泵,船上传来“轰隆”声,一股污水从船舱沿管道流进趸船底舱。

“顺发2689号”的管道以每小时31立方米的流速运转,两小时将62立方米生活污水抽到趸船底舱。

记者看到,整个过程实现全程封闭管理,不让一滴污水流进长江。

趸船底舱污水到哪里去了?

趸船中控室的两个大屏幕上,显示着污水收集舱的液位、温度、压力等指标。信息操作员李帅介绍,通过物联网技术,一键接收,船舶污水很快能运送到岸上。

据介绍,船舶的污水抽进趸船底舱后,由趸船内接力,抽上江岸,然后沿着近3公里的管道,输送至专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厂内一番“鼓捣”,“变”成清水,用于浇花、道路清洁等,实现循环利用。固体生活垃圾则装袋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见习记者 李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