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在汉即可申报职称!武汉非公人才畅享非常服务,政策解读

优化服务送上门 企业送审不出区

武汉非公人才中级以上职称申报达4000人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才是非公经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近年来,随着武汉市场经济活力持续迸发,非公经济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武汉市以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为重点,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积极为科创中心建设吸引集聚各类人才,在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优化职称服务方式、推进职称简政放权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其中,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过程中,武汉增强“服务型政府”的自觉意识,特别注重非公领域人才职称评审。

小米武汉总部新员工集体入职。记者高勇 摄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打破地域、档案等限制“老工程”快速获职称

“从没想过自学成才也能拥有职称,都说惟楚有才,我说是惟楚惜才!”湖北宜昌人赵洁(化名)在汉大学毕业后档案未托管到武汉市人才服务部门,入职武汉装饰行业一家龙头企业后,她扎根建筑行业超15年,其间通过专升本获得了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学历。

今年,她申报了建筑工程管理中级职称,“去年申报要求提供存档证明,今年这一条取消了,而且每个区都有非公人才职称受理点,申报非常方便。”

针对非公人才流动频繁和获取职称信息渠道有限的实际,武汉市人社局将各级各类评审委员会全部向非公经济领域开放,不断拓展评审范围、积极畅通申报渠道、着力改进服务方式,全面打破国籍、户籍、地域和档案限制,只要劳动关系在武汉市的均可申报,让非公人才享有平等待遇和服务。

据介绍,全市非公人才中、高级职称申报人数年均递增20%,已达4000余人,占申报总数的35%。

畅通回汉人才职称渠道青年人才获职业发展新空间

劳务派遣制青年建筑师周擎(化名)从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入职一线城市一家境外设计师事务所的国内设计师团队。2020年,周擎回汉工作。由于他一直在民营企业工作,未及时办理职称考核认定,按原规定只能从助理级职称开始申报评审、逐级晋升。且其户口和档案也未随本人回汉,不能按单位人事代理渠道通过人才市场申报。

为配合“学子留汉”工程等政策实施,武汉在政策框架内适时推出了非公领域人员“直报”政策,即毕业后一直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大专、本科毕业生可直申中级,全日制博士可直报副高,有效回应了企事业单位发展需要和人才需求实际。2020年11月,小周顺利通过了中级职称评审。

15个受理点覆盖全市精准打通非公申报“堵点”

8月20日,武汉市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与监理协会秘书长陈凌云,依据35家会员企业221名从业人员申报职称的名单,与武汉市人社局相关部门反复核准相关材料,“还有监理咨询人员不断向我们询问申报事宜,行业申报热情高涨。”

据介绍,今年初,该协会成为2021年度工程建设职称申报服务点,可对该协会申报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多个城市建设专业职称的会员进行指导。

该协会会长汪成庆说:“随着职称制度改革的深化,多地相继明确了监理工程师、建造师等职业资格对应工程师职称。同时,经协会不断宣讲,在建筑行业,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已意识到职称评审不仅是企业识才、用才的好帮手,更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汪成庆介绍,今年以来,经该协会组织,有近600人有职称申报需求。市人社局委派专家到协会进行政策宣贯解读,并组织专场申报初审,最终71人申报高级职称、150人申报中级职称。

同时,武汉市人社局在全市及各区设立15个非公人才职称申报受理点,方便“就近办”;在人社微信公众号开设“职称政策你问我答”栏目,分业务板块、专业系列持续解答职称热点问题、发布申报指南,引导“一次办”;借助12333平台咨询服务功能,提供职称证书查询真伪、职称政策答疑解惑等服务,解决“马上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