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残疾预防和精准康复工作成效显著

2021年8月25日是第五次全国残疾预防日。今年的主题为“加强残疾预防,促进全民健康”。今年以来,襄阳市残联牢固树立“学史力行、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工作理念,聚焦康复工作难点堵点,攻坚破难补短板强服务,全面落实普惠加特惠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推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高质量发展。 

部门联动 增强公众残疾预防意识

今年,襄阳市政府残工委办印发了《2021年度推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精准康复重点任务分解清单》,共4大类13项。将残疾预防行动纳入市政府残工委各相关部门年度工作内容,清单化推动残疾预防行动,各部门结合实际联动落实,重视度参与意识明显提升。

截至2021年7月,市财政局筹措337万元资金用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市公安局为224台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办理登记手续,方便残疾人办理业务,对残疾人群实施人性化交通执法处罚等。

扎实开展残疾预防宣传和扶残助残活动。结合“全国爱耳日”“全国爱眼日”“世界孤独症日”“全国助残日”“全国残疾预防日”等节日,我市残工委成员单位积极开展残疾预防“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宣传教育活动。上半年,全市走访慰问450名残疾儿童,赠送慰问金和慰问物资近30万元,帮助250名困难儿童家庭解决入学、租房、低保等困难。

我市建立了一支220名的残疾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伍,为3500人次残疾人提供心理健康疏导服务。

优化流程 让残疾儿童实时享受救助

今年,市残联印发《关于优化0-15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工作的通知》,实行线上线下同步受理,明确专责经办人员,每个工作日上线2次,优化线上线下儿童康复救助申报审批流程,缩短审批办理时间,限定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结,确保儿童实时享受救助。

为持续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我市制定了《2021年襄阳市0-15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优化0-15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工作的通知》。

在襄阳市外异地机构康复训练儿童,残联主动对接异地机构,一次性清单化告知儿童家长所需要资料,家长先行垫付费用的,残联核实后按项目救助标准据实报销,将费用转账存入残疾儿童或法定监护人账户。

目前,全市1598名0-15岁残疾儿童在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深入推进孤独症、智障、言语障碍“医疗康复+特殊教育”融合康复,市区3大公立医院收训3类儿童共380人,其中孤独症儿童197人、智障82人、言语101人,基本破解民营机构一校独大、公立机构短缺难题。

精准施策 让残疾人享受优质康复服务

为了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康复训练,市残联探索创建16家市级示范性残疾人社区(村)康复服务站。目前,建成投入运营14家,就近就便为3600人次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市残联印发了《襄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制度(试行)》,我市优化线上线下辅具救助申报审批服务流程,摸底调查辅具、助听器、假肢适配需求人员信息,开展“千村万户辅具下乡”“英雄为我讲党史  我为英雄送辅具”行动。上半年,全市为残疾人适配各类辅具2905件,其中市本级153件,县(市、区)2752件,辅具流动服务车服务残疾人350人次。

各地残联协调卫健部门,开展健康管理,全面实施“普惠+特惠”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370个,一般人群签约247.4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165.5万人,其中残疾人签约8.39万人。(襄阳市残联 梁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