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开展大熊猫等15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野化放归工作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十四五”规划编制组组长陈嘉文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要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源繁育基地和遗传资源基因库的建设,开展大熊猫、普氏野马、麋鹿等15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化放归工作。

陈嘉文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林草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天然林和天然草原得到休养生息,300多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抢救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开展物种专项调查,实施对大熊猫、亚洲象、海南长臂猿、东北虎、中华穿山甲、四爪陆龟等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抢救性保护。要划定并严格保护重要栖息地,连通生态廊道,使重要栖息地面积增长10%。

同时,要防范和降低亚洲象、熊、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风险,构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监测评估体系,对局部地区种群数量偏大、严重影响民众正常生产生活的野生动物,在科学评估基础上,有计划地实施种群调控。

陈嘉文说,“十四五”期间,要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依托《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对野生动物进出口严格管理,强化与国际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联盟成员单位的合作。严禁非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针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从严查处,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并加强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预警防控。(记者阮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