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三好男人”王定平

在枣阳市熊集镇,一提起财政所的王定平,人们都会对他赞不绝口,夸他是“三好男人”:在养老敬孝上是个好儿子,在教育子女上是个好父亲,在工作业务上是个好把式“老黄牛”。

尽孝心,照顾好老妈,他是个好儿子

2003年6月,王定平母亲因患脑血栓不幸瘫痪,由于高龄且神智不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顾。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他和妻子一时手足无措。当时正值税费改革期间,王定平白天忙工作下乡收农业税,晚上到医院去照顾母亲。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和家人商量,让妻子办理了停薪留职的手续,专门照顾老人………

2017年12月,已经退休的妻子要帮忙儿子媳妇到桂林去照顾年幼的孙子,而照顾年满92岁老母亲的重任自然落在了王定平的肩上。很难想像照顾一个瘫痪的老人,需要怎样的细心和耐心。据王定平介绍,他有时工作忙或晚上睡过了头,老人大小便失禁,身上沾满了屎尿,他一个人很吃力地搬动老人没有知觉的身体,一边用毛巾反复擦洗弄脏的身子,还要换洗弄脏的床单。一百四十多斤的老人,这样一遍一遍弄下来,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更不要说忍受屎尿的气味了。为了方便照顾母亲,后来他索性晚上就睡在老人的床边,不论酷暑寒冬,每晚半夜他总是习惯性地醒来,给母亲翻身、接屎倒尿。由于他的精心照顾,老人身上居然没长一处褥疮,而他自己却整整瘦了一圈。

王定平在给母亲穿鞋子

为了让老人早日康复,王定平每天除了给老人喂饭、洗衣、按摩、擦洗身子外,还需煎药熏蒸,煎好的中药放在躺椅下,让老人躺在上面并不时挪动她的身子,增加全身熏蒸的效果,同时还要提防局部烫伤。一番治疗下来,他总是满头大汗,脸色苍白。老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多次执意放弃治疗,但王定平总是劝说母亲配合治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病情渐渐好转。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而王定平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久病床前有孝子”的真谛。从老人发病到现在已有18个年头了,老人的病情反反复复,他整天像个陀螺围在老人的病床前忙乎,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靠着一颗坚持不懈的恒心守护着。每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听到老人叫声“娃,坐下歇歇”的时候,家的温馨和踏实总会袭上心头,总会有安魂入梦的感觉。他总是开心地说:“家里有老是个宝。因为老妈在,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只要老人多活一天,就可以多见到一天,多孝顺一天,多感恩一天,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也是幸福的!”

传孝道,教育好子女,他是个好父亲

王定平母亲病倒那年,儿子正读高中、小女儿正读小学。妻子张国云停薪留职后,王定平微薄的工资收入,难以维持家里不断增加的开支,让母亲在家康复治疗也是反复权衡后做出的无奈选择。一双儿女正值学习和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老人康复也需要营养,由于经济的拮据,即使有点好吃的,他也只能让给老人和儿女。由于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经常性头晕目眩。同事们都多次劝他到医院做全面的检查,但王定平总是笑呵呵地笑着说滋补滋补就好了。

自打母亲生病后,同事们很少见王定平在外应酬,一天三餐守在家里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工作中他怕老人在家寂寞,就买个收录机、电视机给她作伴。很多次看见街上有认识的老人,他就主动邀请到家里陪母亲聊天。不管工作多忙,不管照顾老人多累,王定平从不马虎对子女的教育,经常教导两个孩子: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给孩子们讲《孝感动天》、《百里负米》等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在言传身教中引导孩子从小树立孝老人、爱家人、敬他人的孝道思想和大爱情怀。

王定平母亲在孙子孙女的搀扶下在门口晒太阳

王定平和爱人张国云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愧疚给孩子的爱太少。然而家庭的变故使孩子们有了与年龄不相适应的成熟。老人生病后,两个孩子为了不让父母过度劳累,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并提前学会了洗衣和炒菜做饭;一双儿女有空在家总是抢着给老人洗头、洗脚、剪指甲,陪老人聊天;逢年过节或长辈的生日,孩子们总会往家里打电话,嘘寒问暖。现在,儿子部队复员后,如愿地考上了人民警察并成家立业;女儿在格鲁吉亚孔子学院留学任教。王定平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子女,给了孩子们别样的呵护,他的孝心在家人身上演绎成了生命与生命的“链接”。

干工作,履行好职责,他是个好把手

王定平虽然人过天命之年,但工作起来从不含糊,不论是份内还是份外的工作,他都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工作从没在他这里延误,差错从没在他这里发生。

王定平在清理财政所账目

作为财政战线上的一个老兵,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和母亲的孜孜教诲。王定平常挂在嘴边有一句话是: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艰难的税费改革期间,母亲病情反反复复,让他既伤神又伤心,白天的劳动让他忘记疲惫,仍然挤时间抽空照料着老人,夜里陪着老人入睡,生怕老人有啥不测。王定平打理全镇财务,身兼政府会计,这期间,恰巧妻子要到广西去照顾孙子,他一人承担起照顾瘫痪在床的高龄母亲的责任。然而,他没有放弃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职责,一如既往地查账、理账、算账、报账,从没因老人的身体有病而耽误工作。他常说,工作成绩的取得,都在母亲那鼓励的目光下,一步步走下来的,母亲虽瘫痪,但大脑是清醒的,每当王定平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母亲都投向心疼、慈祥的目光给予安慰,坚定了他永不言弃的决心和信心。

生命有限爱无限,人生有爱才精彩。王定平正是怀着一颗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对子女的深爱之情、对党的赤诚之心,在平淡的生活点滴中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向我们演绎着一个“三好男人”的担当情怀和无悔人生。

来源:云上枣阳

记者:谢远道

通讯员:姜学强    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