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是以“地理实体”为视角和对象、按“空间精度和实体粒度”开展测绘、构建“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库”为目标、按需组装“4E标准化产品”(组合聚合实体集、无级化地图表达、地形级实景三维、城市级实景三维)的基础性、公益性测绘行为。学科:测绘学相关名词:地物实体、4E标准化产品
【延伸阅读】
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新型基础测绘是传统基础测绘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发展方向。
为什么要发展新型基础测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现有的基础测绘成果品种单一、社会经济和人文信息不全,基础测绘成果标准化、制式化的产品形式已经不适应信息化社会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由于投入不足和统筹协调不够等原因,基础测绘成果更新速度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国、省、市县数据难以共享,做不到协同更新和服务。
新型基础测绘的“新”体现在哪些地方?
工作范围“新”
由原来的陆地,拓展延伸到海洋。
工作重点“新”
由大地测量、地形图测绘、基础地理数据采集等逐步转变为测绘基准运维与服务、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海洋和全球地理信息获取、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等为主。
技术手段“新”
改变了传统的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及地图制图技术,广泛采用卫星导航定位、遥感、地理信息、互联网或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组织模式“新”
由原来按照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图制图等工序生产组织模式,转变为测绘技术一体化集成、国家和地方分工协同、测绘系统与专业部门信息共享协作等方式。
成果形式“新”
由提供传统的大地测量控制点成果,转变为可提供高精度的实时测绘基准定位、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等;由原来提供不同比例尺地形图或“4D”数据产品,转变为可提供按需定制地形图、专题图、内容丰富的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由原来只能提供国内陆地范围基础地理信息,转变为可提供海洋和全球范围的数据;由原来只能提供版本式基础地理数据,转变为可提供多时态的增量数据。
服务方式“新”
由原来只能提供模拟地形图或数据产品,转变为提供网络化的数据下载、地图服务、平台服务、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定制服务等。
(作者系自然资源部四川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科创团队负责人、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杰出青年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