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视 | 吴店镇何家湾村:“金叶子”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近年来,吴店镇何家湾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统筹和技术创新,将零散地块整合为连片烟田,破解了传统烟叶种植户规模小、效率低等难题,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万元,烟农户均增收1.2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色动能”。

眼下,正值烟苗移栽的关键期。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何家湾村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千亩烟田中,银白色的地膜如波浪般延展,烟农们穿梭其间,打孔、下苗、浇水,动作一气呵成。

何家湾村烟农 樊小勇:以前各家种各家的地,地块小、管理难,一到移栽季就发愁人手。现在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调配机械和劳力,技术员全程指导。我家今年种了40亩烟叶,光是育苗、机耕这些环节就省了快两千元成本。

何家湾村地处丘陵地带,耕地面积7842亩,过去因土地分散、劳动力外流,烟叶种植长期徘徊在小户经营模式中。为破解困局,村“两委”以津航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推行“土地流转+全程托管”服务,将零散耕地整合为连片烟田,并配套滴灌设备、大型农机和专业化服务队。

除土地资源整合外,技术革新同样是推动规模化种植发展的关键支撑。枣阳市烟草专卖局推行“村村有人包、户户有人管”责任制,烟站技术员分片包干,从种到收、从育苗到烘烤全程跟踪服务。

吴店烟叶收购站技术员 陈泳纬:今年春栽期间,我们组织了烟叶移栽现场培训会,通过三角定苗打孔实操、病虫害防治演示和“互看互学互比”活动,推动井窖式移栽标准化技术落地。此外,合作社引入智能滴灌系统,结合土壤墒情监测精准供水,较传统漫灌节水30%,烟苗成活率提高至98%以上。

在烟叶规模化种植中,何家湾村依托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测墒情,优化灌溉周期,每亩地用工减少20%。通过“田间课堂”推广绿色防控技术,80%烟田获认证,科技赋能成效显著。

吴店烟叶收购站站长 邱俊:规模化种植不是简单的土地叠加,关键在技术和管理上“化零为整”。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大田移栽后田间管理和烘烤环节,推广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时拓展“合作社+烟农+企业”订单模式,让烟农从“会种烟”转向“好种烟”“卖好烟”,真正把小烟叶做成致富“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