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视 | 环城街道东郊村:“四队四会”聚合力 绘就幸福新图景

近年来,环城街道东郊村积极探索多元共管、全民参与的基层治理模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四队四会”自治组织,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5月9日一大早,作为百姓评分队队员的东郊村二组村民候章富就忙活起来。

环城街道东郊村二组村民 候章富:我们村环境卫生实行竞赛制,村里百姓评分队按照最清洁、清洁、较清洁标准进行一个月一评比,并进行张榜公布。最清洁的标准是房前屋后没有白色垃圾,包括餐厅、客厅、厨房、卫生间、院子都要整洁。

近几年,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东郊村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民们也忙着挣钱、忙着发展、忙着过自己的日子。但村民与村里的联系却少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持续降低。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为了村“两委”的头等大事。

环城街道东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胡爱国:我觉得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用群众的智慧、群众的创造、群众的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东郊村立足当地实际,依据村民的兴趣特长,组建了“四队”社会组织,文艺宣传队吸纳文艺爱好者,以歌舞形式传播党的理论;泥瓦匠工程队汇聚手艺人,共建美丽乡村;百姓评分队邀请“五老能人”,严格考核群众积分;治安巡逻队吸纳退役军人,守护村庄和谐稳定。

环城街道东郊村党支部委员 吴威:通过严密组织体系、明确职责任务、定期考核通报,东郊村让各种资源和力量有效整合、握指成拳,形成了社会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村里提供舞台,村民自寻定位、各展所长。在村彩虹沟广场凉亭里,经常可以看到,村民们并排而坐,聊天解闷。提起这个小广场的来历,老人们如数家珍。

环城街道东郊村村民 张尧良:当时有群众反映没有健身娱乐场地,老党员万年华就主动让出家门口二分菜地建设休闲小广场,泥瓦匠工程队队长吴江带领12名泥瓦匠,用5天时间就完成小广场的硬化,还在广场边缘装上了七彩栅栏,漂亮得很!

“四队”不断扩大影响力,红白理事会、监督委员会、农产品销售协会、矛盾调解委员会“四会”则发挥统筹监管作用,深化自治内涵,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农产品销售、矛盾化解、积分评比等工作中展现能量。

环城街道东郊村矛盾调解委员会成员 张元庆:二组四户村民因雨水沟排水问题,产生邻里矛盾,导致家门口2处道路长达3年之久未能连接,成了断头路。我们多次上门进行“四方会商”,让他们认识到公共设施和邻里和睦的重要性,主动和好。村“泥瓦匠工程队”也及时上门将剅管安装好。路修好了,让“断头路”变成了“连心路”。

环城街道东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胡爱国:我们以“三天巡、一周验、月月评、重点时节每日查”的监管机制,增强村级组织高效运行的人员保障,先后排查解决矛盾隐患20余起。

今天的东郊村阡陌交错、欣欣向荣,先后获得“湖北省文明村”“清廉村居建设省级示范村”等荣誉,一幅和谐秀美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环城街道东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胡爱国:东郊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群众力量解决身边矛盾,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塆组、化解在萌芽状态,十多年来实现“零信访”。和谐稳定的局面也为东郊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