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视 | 王城镇董楼村:育秧基地绿意盎然 科技孕育“丰收希望”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眼下正值水稻插秧黄金期,在王城镇航天农谷有限公司标准化育秧基地里,一盘盘嫩绿的秧苗正迎着阳光拔节生长。这里不仅是周边万亩良田的“育苗工厂”,更通过科学化、规模化培育,为农户托起了沉甸甸的“丰收梦”。

走进位于王城镇董楼村的标准化育秧基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成片的秧苗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工人们浇水、起苗、装车,按照各项流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育秧基地工人 邱国贤:我每天5点半起床,主要的工作就是浇水,大概有5万多盘,每天要浇四到五次,保证秧苗正常生长。

优质秧苗是丰收的第一道保障。凭借丰富的品种与优良品质,该育秧基地的秧苗在周边村镇颇有名气,深受农户欢迎。种植大户胡秋辉今年就一口气订了一万盘秧苗。

农户 胡秋辉:我种有500亩水稻,听说他们这个育秧厂的育秧质量非常好,在它这育秧一万盘。今天来拉第一趟是600盘,回去了大概要插个30亩地。

该育秧基地占地160亩,建有2个玻璃大棚、40个塑料大棚,供董楼、古岭、长冲、双楼等邻村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创新采用“双模式”服务:农户既可选购基地培育的“明星品种”,也能自带种子委托“代加工”。目前,秧苗已陆续发往周边4个村。

王城镇航天农谷有限公司负责人 吴健:今年育了20余万盘秧苗,能够满足一万亩左右的水稻种植面积。

从工厂化育苗到机械化插秧,这些孕育希望的绿色生命,正沿着现代农业的轨迹,在王城镇的沃野上书写新的丰收篇章。